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赣县区:“三重唱”起欢歌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1-01-26 14:47:15  编辑:吴凯 作者:邱家琼 陈洪明

  “自从曙光志愿者服务队在小区开办‘四点半’课堂后,小孩下午下课后就有了集中做作业的场所?!彼灯稹八牡惆搿笨翁茫易「又菔懈酉厍┑暾蛩荚葱∏牧跖糠浅8咝?。

  2020年,赣州市赣县区通过城区乡村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党员群众同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区城乡同奏文明实践欢歌。

微信图片_20210126144128.png

图为赣州市赣县区吉埠镇瑶村村实践站组织群众收听收看“小康幸福你我她”故事分享会

  城乡联动,唱出新风尚

  前不久,赣州市赣县区武术协会来到该区王母渡镇枫树村开展武术表演活动。整齐的武术集体项目以及个人表演《传统双钩》《自选枪术》等不断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赣州市赣县区组建了科教健身等10支机关志愿服务队,深入实践站和村组、屋场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创业等理论宣讲,举办采茶戏、木偶戏等文艺表演,帮扶贫困户进行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免费体检等志愿服务活动。

  该区充分发挥城区社会公益组织作用,组建?;ü?、达桥等10家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队。城区10家社会组织与全区274个农村志愿服务队联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爱心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先后到该区三溪乡福龙家园、韩坊镇梅街村等实践站开展爱心慰问,深受群众的喜欢。

  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扶贫产品滞销问题,赣县区在城区梅林古镇中心位置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由各个乡镇轮番作庄,每周开展一次文化惠民活动,每场活动发放1万元消费券,鼓励群众消费,既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又促进了消费扶贫。

微信图片_20210126144133.png

图为赣州市赣县区志愿服务队在茅店镇开展志愿服务

  线上线下,唱响新时代

  去年下半年,赣州市赣县区实践中心平台开通了“云讲堂”,中心和90个所站可以同步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先后通过“云讲堂”组织开展了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小康幸福你我分他”故事分享会、党建宣传员培训,全区90个实践站同步组织5000多名群众收看。

  各实践站通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点单”信息,群众通过手机登录“赣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点单。

  综合线上线下群众“点单”情况,该区各实践站组织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当天及时将活动信息和图片上传平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活动动态信息,群众对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单”。

  20支区级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结合部门职责和业务特色,按月制定“送餐”式活动计划,由各实践站进行选择,同时90个试点文明实践站由理事会定期收集群众需求,并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报送“点餐”计划。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送餐”计划与“点餐”需求,统筹安排,制定出每月志愿服务清单,督促指导各支志愿服务队,照“单”开展活动。

微信图片_20210126144135.png

图为赣州市赣县区卫生健康服务队在江口镇江口村文明实践站开展义诊活动

  党群互动,唱美新农村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赣州市赣县区实现村村成立志愿服务队,党员带头,贫困户等群众积极参与。党员、群众、老师、学生,共同参与,拓宽了文明实践领域,丰富了文明实践内容,加深了互动交流,培育了良好的社区文明风尚。

  老党员黄若武,退休不褪色,从2019年韩坊镇梅街村实践站成立以来,担任理事会主任,带领村里的志愿者走街串巷开展宣讲,与村里的老人聊家常,宣传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政策,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我是一名脱贫户,但我坚持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坚持在网上朋友圈推销我的‘米粿’”。走进茅店镇东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茅店镇脱贫典型、网红“米粿大嫂”谭清华正在向东田村的妇女姐妹分享她的脱贫故事。

  每到周末,只要天气好,白鹭中心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就安排志愿者到白鹭村实践站进行客家文化传承宣讲,联动开展“客家小导游”文明旅游活动。

  截至目前,该区建立文明实践所22个、文明实践站点1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有312支,累计开展活动1866次,区、镇、村三级阵地逐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农村群众的生活也丰富时尚起来。

来源:客家新闻网
相关新闻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