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袁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改革与探索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1-11-22 11:34:59  编辑:陈晗子 作者:佚名

  袁州区是全国第二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区)、江西省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第一类试点县(市、区)。试点工作以来,袁州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创新弹好文明实践五线谱,五大“实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取得积极实效。

  “强心”优化顶层设计

  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区、乡、村三级均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带头抓亲自抓具体抓。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挂点指导,文明单位结对帮建。2019年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实践所(站)建设,2020年、2021年分别奖补到位907、2275万元,全力保障经费。

  加强业务指导。率先出台《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操作指南》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规范文件,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优化党建宣传员、专职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策应全区“六比六赛”活动,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牵头将党建宣传员按属地分为“六大片区”每季度开展理论和实地轮训,进行业务大比武,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目前已开展6期,培训900余人次。

  加强工作督导。出台《袁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考核暂行办法》《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评分细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年度考核内容,采取季度督查和年度考核的办法进行,每季度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督查,印发通报排名,扎实推动问题整改落实落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瘦身”促进资源整合

  整合现有资源。秉承“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另起炉灶,而是强化资源整合“一盘棋”,着力推动实践所(站)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规范化。全区已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5个、实践站344个,实现阵地全覆盖。

  盘活闲置资源。重点整合现有的乡镇文化站(馆)、旧礼堂、旧校舍、老村部、农家书屋、空楼栋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融为一体,不断完善文化广场和活动室建设,打造理论宣传、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五大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用好网络资源。接入江西文明网上线点单系统,采用“互联网大数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模式,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百姓评单工作闭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同时,投入200万元同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融合升级,打造160个入驻示范点,通过抖音、新闻客户端、微信等多种网络传播渠道对活动进行立体化宣传报道。群众一键点单,即可在实践站内观看实践活动直播录播、享受上门志愿服务,畅游文明实践线上线下资源。

  “造血”壮大志愿队伍

  成立“专业队”。落实370个文明实践专职公益性岗位,考录招聘344名党建宣传员,给所有实践所(站)配齐专职管理员,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让青年在文明实践中发挥作用。组建理论宣讲、卫生健康、乡风文明、文艺旅游、普法宣传、红色故事等17支区级行业性志愿服务队,编排出《袁州创文一起来》等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脍炙人口的歌曲和广场舞优秀作品,持续深入基层示范引领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扩大“朋友圈”。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发动全区党员、巾帼、青年、“五老”、乡贤等组建454支志愿服务队,持续活跃在基层一线,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传播文明新风尚。现在交通路口、公园广场、居民小区、交通场站等随处可见文明志愿红,志愿服务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激活“微细胞”。出台《袁州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礼遇办法》,落实礼遇举措,并通过志愿积分兑换激发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持续推动志愿者招募工作,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的生动局面,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16.5万余名。

 “通脉”实现无缝对接

  摸清群众需求。依托志愿服务网上点单平台让群众说话,通过问卷调查、事后回访等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建立群众反馈台账,了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服务项目。根据群众需求,实时更新志愿服务项目库项目,针对性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力争以面对面、心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如今,已有1512项活动入库,完成点单评单7176次,群众精神文化选择不断丰富。

  开展精准服务。把“亲情连线”和“十送乡亲(送欢乐、送温暖、送理论、送法律、送政策、送信息、送科技、送健康、送榜样、送新风)”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实践活动之一,摸排出留守儿童2391人、留守老人887人,累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开展“亲情连线活动”1500余场(次)、“十送乡亲”活动12000余场(次)。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内涵,向群众提供“文艺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心理疏导”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立足群众需求,坚持服务效果导向,精准“送菜”。

  “铸魂”打造品牌特色

  本着群众在哪,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的理念,用“好人故事汇”“好婆媳互夸”“文艺零距离”三张“王牌”掀起全民参与新高潮。

  “好人故事汇”擦亮底色。袁州区有中国好人39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之首,冠有“好人之城”美名。为叫响袁州“好人之城”名片,先后出台《“大爱袁州 好人之城”活动实施方案》《“袁州好人”礼遇帮扶实施办法》,制定七大礼遇方式、九大帮扶措施,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营造好人氛围。同时,由区委宣传部牵头邀请我区中国好人及各级好人专门成立了袁州好人宣讲团,“中国好人”谭良才、舒惠东,“袁州好人”刘碧桃等,他们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自己烈火中救人、不忘初心扎根深山育林、驻扎最美袖珍小学的真实事迹。他们是群众身边看得见的榜样、可以学的标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聆听的人。2021年来,“好人故事汇”开展了100余场宣讲,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好婆媳互夸”劲吹新风。为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社会良好氛围,我区搭建婆媳沟通平台,通过婆媳现场讲故事说相处,婆媳们深情讲述了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着家庭温情小故事,讲出平时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表达真实感受,并通过开展“好婆媳互夸、弘扬好家风”活动评选出最美婆媳。至今已有100余个村(社区)1000余对婆媳解开心结、携手感恩。

  “文艺零距离”遍地开花。创新打造的“文艺零距离”品牌活动,秉承“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理念,各文艺家协会的人才专家,下沉到各社区村组,面对面指导、零距离交流,舞蹈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市区两级23个文艺家协会,1000余名文艺志愿者进驻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辐射全区,群众点单、专家服务,给基层带去舞蹈联谊会、摄影培训班、写作辅导队、文化讲座会、国画实践点等,2021年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

  下一步,袁州区将继续创新实践,充分利用各级阵地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在文明实践五线谱上书写新的华美乐章,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惠及百万袁州老表。


来源:江西文明网
相关新闻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