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建设“活”起来瞄准人气旺处“长”
??在安远县龙布镇迳背村,采茶戏“互助组”的根扎在农家小院之中,只要中心户一声吆喝,左邻右舍聚拢来,文明实践志愿者在中心户的自家庭院或乡村树下或田间地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互动文明实践活动,家庭变课堂,庭院成舞台,党的方针政策就在这流动的“家门口课堂”传递开来。
??现在,安远的文明实践“走”出了固定的实践中心、所、站的功能室,“政策咨询台”支到了热闹的集市口,趁着“文明集市”的人气,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惠民信息送到群众手上,文艺文化激荡着村民的心灵。采茶戏小舞台在公园广场“安了家”,“屋场夜话”点亮了农家夜晚,濂江廊桥成了老人们的“快乐驿站”,当暮色漫过濂江,褪色的木柱挂上幕布,跃动的光影中,市民们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服务群众“动”起来活动追着群众“跑”
??安远依托“赣南采茶戏发源地”的金字招牌,组建了96支采茶戏理论“小剧团”,他们匠心独具,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揉”进悠扬婉转的采茶调,汇编成《“理论政策+采茶戏”主题宣讲作品集》。这支队伍如同“文艺轻骑兵”,翻山越岭,把舞台搭到村头巷尾、屋场晒坪,年均演出超200场,足迹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县文明实践中心更是整合文旅、卫健、红十字、科协等“大能量”,启动“东江源文明实践大篷车”项目。一辆辆满载理论政策、文艺精品、健康服务、科普知识的“大篷车”,像移动的文化盛宴,开进偏远乡村,一年服务5万余人次,熟悉的乡音乡韵让理论宣讲“活色生香”,演一场戏,讲一堂课,聚一片心。
??围绕“米袋子”“钱袋子”,150支由农技专家、田秀才、土专家领衔的农技志愿服务小分队,把“课堂”直接建到田垄上。他们采取“上门指导+田间教学”的模式,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果蔬田里开设“农技微课堂”。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田间地头技术指导与培训600余场次,惠及农户1.1万余户。
??村落抱团“转”起来优质资源人人“享”
??该地鼓励各所、站整合相邻村落资源,组建由文明实践员、文明实践志愿者和热心群众组成的“流动服务队”,并联合搭台或轮流承办,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不同的人群结构精心安排健康义诊、老年书画赛、儿童运动会、文艺汇演、技能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流动盛宴”。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