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各城市凤楼信息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快餐100微信,大学生空降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实践>> 正文                              查看更多>>
萍乡武功山景区以文明实践赋能文旅融合
江西省文明实践   2025-07-21 15:02:04  编辑:陈晗子 作者:邱玥 刘启红 易告文

90.jpg

  7月5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举办的第十八届武功山帐篷季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国内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广泛的户外露营品牌活动之一,本届帐篷季依托品牌优势,融合潮流文化、科技体验与非遗元素,首日便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尽管人流如织,但活动秩序井然,其中景区以垃圾兑奖牌的活动更是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环境?;な蔷扒粘9芾淼囊淮竽烟狻?017年,萍乡武功山景区通过“垃圾换礼”“垃圾换奖牌”等激励机制,实现了生活垃圾从“末端清扫”到“源头减量”的根本性转变,在促进游客文明素养提升的同时,极大改善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自该活动推出以来,参与游客达6.37万人、兑换奖牌4.05万枚。

  “绿色环?!笔导幕盍χ道?,是萍乡武功山景区坚持文旅运营与文明实践一体推进、同频共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萍乡武功山景区以“文明实践进景区”为抓手,不断探索文明实践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持续发挥文明实践的宣传、引导、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和游客体验感。

  织密文明实践网络。萍乡武功山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进行空间规划与设施建设,依托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服务点位等建设固定场所,发挥区域统筹、服务保障、点位联通等功能,设置理论宣讲区、文化展示区、文明实践服务站、互动体验区等。走进萍乡武功山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00平方米的空间里藏着一套独具特色的“文明密码”。这里以“一二三四五”基本架构为支撑,织密了覆盖全景区的服务网络: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游客在,我们在”“游客不下山,我们不下班”的两大服务理念暖心护航,石鼓寺、中庵、金顶三大服务点遥相呼应,科普教育、文明旅游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四大基地潜移默化传递正能量,以热心、细心、耐心、贴心、爱心的“五心服务”为游客筑起温暖港湾。

  打造文明实践阵地。萍乡武功山景区按照“实用、能用、管用、好用”的原则,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服务对象需求,通过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共享使用,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协调、环境优美的文明实践阵地。自2022年以来,“特种兵”式旅游在萍乡武功山景区方兴未艾。该景区顺势而为,打造了游客驿站,以服务游客零距离、游客诉求全响应为目标,发动景区党员、团员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全力助推武功山旅游服务提质增效?!版湔咎峁?4小时不打烊的暖心服务、免费服务,成为景区的一座‘暖心地标’?!逼枷缥涔ι铰糜渭磐盼ぷ魅嗽币ν痍扛嫠呒钦?。

  丰富文明实践活动。萍乡武功山景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加大景区文化供给。帐篷季上的星空之约与环保倡议同行;非遗灯彩、傩舞表演让传统文化在景区焕发生机;武功山越野赛、高山音乐会等赛事活动中,文明观赛、绿色出行成为共识;红色研学线路上,青少年在行走中厚植了爱国情怀。

  文明实践工作的落地生根,为萍乡武功山景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游客文明素质持续提高,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现象越来越少;旅游体验不断优化,“遇到问题有人帮”成为常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守护绿水青山”成为游客的行动自觉;爱国情怀在红色教育中愈发浓厚;景区美誉度节节攀升,“文明武功山”成为新名片。截至6月30日,萍乡武功山景区已接待游客262.86万人,同比增长31.54%;门索道票收入达9369.37万元。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实践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实践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实践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0791-86847838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